综合 来源:中国财投网 2023-05-09 16:29:35
银行是弱势群体是什么梗?
1、“银行是弱势群体”并非新鲜提法,但却一直较难被接受。
2、因为在多数人看来,拥有雄厚资产且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银行实在与“弱势群体”画不上等号。
3、当前银行遇到巨大挑战——存款者要求高收益,但这会间接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需要资金的则批评贷款难、贷款贵。
4、多重压力之下,银行也成了“弱势群体”。
5、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等多重挑战。
6、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会伴生三个问题:① 一是银行存款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或居高不下;② 二是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③ 三是风险偏好变化与信用风险爆发的几率增加。
7、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以及更好地保护银行业自身发展:① 首先应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② 其次,强化融资主体自我约束,增强利率敏感性。要强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增强利率敏感性。要弘扬契约精神,营造诚信环境,强化民营企业信用约束和社会责任,对恶意逃债、赖债行为加强法律制裁。要强化居民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追求高收益必须承担相应的高风险。③ 再次,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创新利率风险对冲工具。
为什么说银行是弱势群体?
银行是弱势群体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自然脆弱性。由于货币和信贷的固有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也是脆弱和不稳定的。从全球来看,银行不仅是金融风险和不稳定的集合体,也是经济风险和不稳定的载体。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将自身风险转移到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自然最终银行成为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同时,由于银行和客户之间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旦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在银行引起连锁反应和危机,进一步加剧银行固有的脆弱性。
2、银行与各种风险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市场化环境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均衡性和委托代理关系冲突的客观性可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在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乏财务硬约束机制,盲目扩大规模,只考虑盲目借款,很少考虑资金成本和还款能力。然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间接融资远高于直接融资,不止一家企业的融资来自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银行系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目前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归咎于缺乏银行的支持。
3、中国尚未形成银行独立经营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在严格控制下,银行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利率定价应遵循利率政策的要求,信贷供应应满足存贷比指标,经营扩张应服从资本充足率,银行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另一方面,银行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来自银行的贷款。很多时候,面对拥有巨大资源的地方政府,银行经常陷入两难境地。
4、银行面临发展和转型的巨大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银行的市场竞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业,资金融资和支付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的外部体系进行,社会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增加,渠道和融资脱媒的步伐逐渐加快,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宽,银行出现了大量的国内法人实体,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正在进军银行业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虽然不是生死攸关,但可以用内外部的困难来形容。
因此,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危机、国内经济趋于平缓的情况下,像银行这样的周期强劲的行业很难独善其身,一方面,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大幅上升。这实际上是银行体系为国家经济下滑和产业的结构调整买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