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擦亮政务服务品牌 提升惠企利民质效

综合 来源:清风网 2023-08-10 21:48:03


(资料图片)

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枣阳市以擦亮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网上办、就近办、暖心办”,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建强服务阵地,擦亮“网上办”品牌。一是畅通系统平台。完成“多网合一”、数字城管、OA办公系统国产化替代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大数据机房基础配套、“政务云”服务采购、“多测合一”平台项目建设,全市18个镇(办、区)政务外网全覆盖,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通18个镇(办、区)便民服务中心12个业务审批网络,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上线“鄂汇办·枣阳旗舰店”,建设“图书馆一码通”“招落服”“一事联办”和“枣阳旅游”4个应用专区,81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200多项高频事项可“掌上办”,1074项办事服务事项智能查。垂管业务系统和非垂管业务系统所涉事项整体在线开通率达到43%,在襄阳市排名第一位。二是健全服务体系。上线“零基础”服务指南、政务服务地图,用好“枣阳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数字政务智能导办系统,用活“鄂汇办”“i襄阳”APP,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200多个高频事项可“掌上办”“自助办”。通过调用证照库及部门内部核验等方式,33个市直单位和18个镇(办、区)、558个行政村“免提交”材料1.7万多件,提升审批“速度”。三是整合共享数据。依托数据汇集管理平台,建立电子证照库等数据清单,推进22个部门、108类电子证照归集和存量纸质证照电子化,电子证照库归集不同类型证照模板100多个,入库证照21.7万多件。建设五大类基础数据库和12类主题数据库,汇集数据3000万余条,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智能办”。

二、推动事项下沉,擦亮“就近办”品牌。一是推进事项进驻。全市18个镇(办、区)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窗口155个,进驻工作人员216人,公安户政、人社、医保、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事项、人员、设备全部入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承接下沉审批服务事项2424项,可办事项1988项,为群众办理下沉事项业务2.2万多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成立工作专班,对各镇(办、 区)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指南统一修订,由专班成员定期对修订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与责任单位联系,立行立改,确保事项办理标准化。二是配齐硬件设施。为74个社区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台式电脑、一体化高拍仪、一体化打印机、 电子证照扫码枪、“好差评”评价器),在服务网点投放政务自助服务、不动产自助查询、市场监管个体智能自助审批、发票申领自助终端和自助电脑等设备47台,自助服务终端可查询、办理事项1218项。以政法街社区、盛隆社区、八里社区为试点,推行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进社区,减少办事时间,节约办事成本,提升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全市镇(办、区)、村(社区)两级完成省下沉事项认领发布和办事指南填报,确保事项网上能办。通过行政审批局集中培训、各业务部门专项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确保事项现场可办。

三、提升办理质效,擦亮“暖心办”品牌。一是提升12345热线办理质效。完善12345热线知识库,收集群众关心的最新、最热点问题录入知识库,提升热线办理时效,目前已录入180条市民常见咨询信息。严格落实“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考核-回访”的闭合管理工作机制,每月对各镇(办、区)、市直承办单位工单办理情况进行考核并在全市通报。今年以来,共办理12345热线工单2.05万件。二是持续推进“高效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解决群众各种难办事项,打通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痛点”,让办事群众能办事、办成事。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1231套,减免费用44多万元。开通免费邮寄服务,今年已为企业、群众免费邮寄各类审批证照577件。提供免费复印服务,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每天为群众免费复印各类资料上千份。三是积极推动基层“帮代办”。依托村(社区) 网格化管理,居民群众办事可通过网格员上门服务、代收代办等方式办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今年以来,共接待相关咨询3000余人,累计为群众帮代办养老、医保、低保等事项600余人次,办结率达100%。(通讯员:刘俊)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