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老孔,准靠谱!”28 年初心如磐,徐州民警孔祥虎:把群众 “小事” 办进心坎里 今日热讯

综合 来源:紫牛新闻 2025-10-23 20:09:37

在徐州经开区东贺社区,52岁的经开区分局东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孔祥虎,是居民口中亲切的“老孔”。他总是揣着一本记满民情的笔记本,穿梭在社区街巷。从警28年来,他虽未做过什么惊天大事,却将户口办理、矛盾调解、安全守护这些关乎群众日常的“小事”,一件件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居民们提起他,总说:“有事找老孔,准靠谱。”

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

“孔警官,孩子上学的事,您可得帮帮我们!”2023年8月,辖区一对老夫妻攥着皱巴巴的材料找到孔祥虎。原来,他们收养的孩子已到入学年龄,却因收养手续遗失一直无法办理户口。眼看开学在即,老两口心急如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您别急,材料能补,绝不耽误孩子上学!”孔祥虎一边递上纸巾安抚,一边翻开随身的民情本仔细记录。接下来的一周,他成了街道和民政部门的“常客”:顶着38℃的高温查找收养登记存根,跑前跑后协调补开证明,为了一份关键材料甚至往返民政部门两趟。汗湿的警服贴在背上,他也顾不上歇一歇。终于,在开学前三天,他将崭新的户口本送到了老人手中。看着老人激动得直作揖,他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样的事,在他28年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两年前一个盛夏的暴雨天,他惦记着辖区里的独居老人,撑着伞、穿着雨靴挨家挨户走访,确认老人们都安全后才放心返回。路过东贺小区附近时,他看到一辆轿车陷进排水渠,车主急得直跺脚,便立刻冒雨上前帮忙推车。路面湿滑推不动,他就跑进小区喊来居民帮忙。“孔警官平时把我们的事当自家事,我们肯定帮他!”居民们纷纷撑着伞赶来,十几人合力把车推出了沟渠——孔祥虎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真情,成了居民心中最靠谱的“定心丸”。

用“细功夫”织密“安全网”

“辖区人口多、单位多,安全这根弦松不得!”这是孔祥虎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管辖的片区不算小:户籍人口9000余人、常住人口1.8万人,毗邻高铁,还有农科院、医院、小学以及400多家商铺。要守好这片“大杂院”,他有自己的“土办法”。

他将小区保安、医院护工、学校门卫等都编入“义警队伍”,每周组织培训,教大家识别可疑人员、处理突发情况;还自己设计“安全检查清单”,从消防器材有效期到监控覆盖范围,走街串巷时逐项核对,绝不放过任何隐患。徐州农科院每年举办世界级甘薯论坛,他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排查园区隐患、规划值守点位、演练疏散流程。论坛期间,他每天清晨6点到岗、晚上10点离场,连续一周吃住在单位,只为确保万无一失。

作为振兴路小学的“法治副校长”,他对孩子们的安全格外上心。每年开学季,“开学第一课”从不缺席:用动画讲解交通安全,拿模型教授防溺水知识,穿消防服演示灭火器使用……孩子们围着他,兴奋地喊着“孔伯伯好厉害”。对网吧、KTV等场所,他坚持每周夜查,核对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检查消防通道,“多查一次,风险就少一分”。

讲“家常话”筑牢“防骗墙”

“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被骗一下子。”——这句孔祥虎自编的顺口溜,成了辖区老人的“防骗口诀”。看到有居民被电信诈骗骗走养老钱,他既着急又心疼:“预防诈骗太重要了,得让大家认清骗子的套路。”

他的反诈宣传很“接地气”:在社区广场设点,用小喇叭讲解典型案例;去菜市场时,跟阿姨们唠“保健品诈骗的坑”;碰到遛弯的居民,就递上反诈宣传单。农科院有不少外地专家,科研任务重、没时间细学反诈知识,他就主动上门“一对一”讲解,还把知识点整理成简洁手册,留下自己的电话:“有可疑情况,随时找我。”

一次社区反诈讲座上,张阿姨突然站起来说:“孔警官,我前几天差点买了‘高收益理财’!”原来她接到诈骗电话,正准备转账时,想起讲座内容才恍然大悟。“多亏了你,我的养老钱保住了!”张阿姨后怕地说。靠着这份细致,近一年来,他负责的社区涉电诈警情下降超七成。居民们都说:“有孔警官在,我们的‘钱袋子’就安全。”

28年、9000多个日夜,孔祥虎的民情本换了一本又一本,社区的每一条路、每一户人家,他都烂熟于心。有人问他:“守社区不枯燥吗?”他笑着回答:“居民平平安安,遇事还愿意找我,就值。”在群众眼里,他不是遥不可及的警官,而是那个“喊得应、靠得住”的老熟人。

通讯员 邵子卿 王婕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校对 潘政

标签: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