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2023-05-16 15:55:24
《圣经.传道书》宣称,太阳底下无新事。越来越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
【资料图】
某一年,家禽行情惨不忍睹。彼时,家禽业已经高度集约化了,头部企业的产量能够决定行情大势。怎么办?有行业协会组织了数十家两广代表性黄鸡企业参会,老板们纷纷表态,产能过剩,一定要共同减产,共度时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这些老板回到家,竟然不约而同均扩大了自家的产能——他们都以为别人会减产。
这个事件,令作为行业记者的我印象极深。它精辟地阐释了,什么叫做人性,什么叫做市场经济。亚当斯密有一句名言,宣称:“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其实市场经济下的公司也一样,每家公司的本能都是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扩产或减产,都是公司负责人基于公司利益做出的现实决策。他们享受决策成功的果实,承担决策失败的恶果。
2023年5月中旬,猪价依然一塌糊涂。根据新牧网的统计数据,至少有5个省猪价跌入6元区间。应该说,去年许多企业已经预判到了2023年的行情不理想,但大伙依然在扩张的路上纵马狂奔。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自己停不下来。扩张的规划一旦开启,公司的发展自有其固有路径与速度,老板、员工、供应商都难以轻易做减法。自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除了温氏集团因种种原因未能快马加鞭,其它养猪巨头纷纷弯道超车,实现养殖规模的翻倍式增长。其中,傲农增长了11.4倍,双胞胎增长5.43倍,新希望增长了4.7倍,牧原增长4.5倍.....这是一个“速度与激情”的时代。
养猪巨头生猪出栏量
另一方面,我以为是一些企业在狂赌,赌别的企业或中小养殖户会做减法,赌这个江湖淘汰的是别人。所有人都知道,猪业狂飙突进,混乱的市场一定会有人受伤甚至触雷,但没有人相信自己比别人差,也没有人相信最先熬不住的是自己。这种状况,让人忍不住想起哈耶克一本书的名字——《致命的自负》。
2022年5月,笔者曾写过一篇观察稿,《中国养猪业是否会出现暴雷的“恒大”》。笔者认为,房地产行业频频暴雷的现象,很有可能在养猪业上演。据说,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事实上,2022年以来,养猪行业确实不断有暴雷的现象发生,上市企业如正邦因资不抵债被ST,非上市企业如湖南某知名土猪企业被传员工大逃亡.....
至于普通的中小养殖户和散户,退出的案例则数不胜数,只不过用在他们身上的词语,往往不叫“暴雷”,而叫“淘汰”。这个词非常具有鄙视链的色彩,意思是中小养殖户不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只能被席卷而来的浪潮吞没。
在笔者看来,中国养猪业正在快速“房地产化”。房地产化的特点,一是龙头快速跑马圈地,不断淘汰中小“开发商”;二是杠杆为王,资金负债率高得吓人;三是企业擅长讲述故事,用各种故事说服地方政府支持。
这种“房地产化”现象,或许存在巨大的泡沫,需要引起行业乃至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房地产行业过去之所以能维持高杠杆率,主要原因在于,过去20年,城镇化跑步前进,带来房地产一枝独秀,总体行情往上猛涨。故而地产商的狂奔,总有消费者或地方政府愿意为“未来”买单。但三年新冠疫情下来,许多城市的楼盘基本上陷入了歇火状态,开发商资金暴雷,房地产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养猪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动或主动去泡沫的产业?
上市猪企一季度泡沫率
2023年一季度,仅仅18家上市养猪巨头负债就超过4393亿元,数字惊人。许多上市企业的负债率都超过60%以上,金融杠杆用得力道十足。考虑到还有大量的腰部养猪企业在负债运营,不能不让人怀疑,到底多少猪是吹泡泡借钱养出来的?
笔者认为,如果行情持续磨底或低位震荡,2023年甚至2024年都不排除行业继续出现中大型企业暴雷现象。
猪粮安天下,在中国,猪肉不仅仅是猪肉。如果猪企频频暴雷,不仅影响产业中的企业和农民,也会波及稳产保供的民生乃至宏观经济。
怎么办?
这恐怕主要还得靠市场的自觉调节。行业大浪淘沙,企业暴雷或被淘汰,一定会让许多人重新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无情,重新保持敬畏心,主动做减法。而暴雷的企业,很不幸会成为其它企业发展的红利。
此外,互联网上,早就有企业家呼吁,国家政策有必要对超大型养殖企业的盲目扩张进行适度调控,执行更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免资本在养猪行业狂欢肆虐后留下“一地鸡毛”。这种呼吁,也不无道理。
2023年5月,一则重磅新闻浮出水面——恒大老板许家印成为被执行人。曾经的地产首富,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但愿中国养猪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尴尬人物。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