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息!新春走基层丨海洋环境观测员:坚守孤岛 守望蔚蓝

综合 来源:蓝睛 2023-01-25 18:18:45

在距离青岛55海里的大陆架上,有一座叫千里岩的孤岛。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也没有常驻居民,就是在这样一座孤岛上,驻扎着一个大海“把脉人”团队——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的观测员们。新春走基层,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登上千里岩,感受大海中的坚守。

清晨5点,“向阳红52”船 解缆起航,向千里岩进发,执行补给换班任务。这次换班,千里岩海洋观测站站长姜文凯不在轮换名单中,但他还是决定随船出海,看一看岛上的情况。作为一名驻守海岛40年的观测员,姜文凯见证了千里岩监测站的发展,为我国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观测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去年,他被中宣部、自然资源部授予“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资料图)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 姜文凯:我从1983年参加工作,见证着我们海洋事业的发展,从全人工观测,然后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化,国家在进步,我们的海洋事业的一些工作、设备都在不断地进步。

经过五个小时的航行,补给船抵达千里岩,三名驻守海岛的观测员已经早早等候在岸边。大家一起把物资搬运上岸,而这只是第一步。海洋站建在靠近山顶的地方,距离码头的垂直高度将近70米,唯一通道是300多级的陡峭台阶,物资需要靠人力一点点扛上去。

现场:(上去一趟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二十分钟左右,快的话十来分钟,但是我们一般不走那么快,就慢慢走,因为跑快了都吃不消。

记者 袁康:平常我拎着这样一袋米一盒酱货,走平地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我们来到千里岩上,我现在可能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据工作人员说,这些物资他们每个人需要搬三到五趟才能搬完,确实很辛苦也很艰辛,今天海上风力还很大,这个风吹在脸上都是刺骨地冷。

搬运完物资,执行新一轮驻岛任务的三名观测员赶紧和上一批同事交接工作。作为 黄海上距离陆地最远的海洋环境监测站,千里岩周边环境受人为因素干扰小,获取的数据为海洋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上个世纪60年代设立以来,这里每天定时发送17项海洋环境数据资料。蒋涛是执行新一轮任务的观测员之一,交接完工作,他立即来到室外观测场,检查仪器仪表的运行状态。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测员 蒋涛:里面放的是温湿传感器和一套常规的水银温度计,就是说在电子(仪器)不能启用的时候,就使用常规的(仪器),包括人工观测一些情况。

今年是蒋涛驻岛的第五年,五年前,在大学学习海洋科学专业的他,一毕业就上岛做了一名观测员。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测员 蒋涛:第一次上岛的时候是2018年11月上的岛,那次上岛我就呆了两个班次,将近70天左右,反正刚上岛的时候心情还稍微好一点,但是时间一久了以后,也就对这个行业有抵触心理。

枯燥、孤独、条件艰苦,这些都是驻岛观测员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年轻的蒋涛也曾想过放弃,但看到老观测员们全身心投入海洋观测事业,慢慢地,蒋涛的心在千里岩扎下了根,别人看来冰冷的数据也慢慢变得鲜活起来。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测员 蒋涛:看久了以后,我们就发现了数据变化规律,如果它变动,按照我们预定的想法变动,我们会很容易接受这个事情,如果它不变,我们反而不自在,因为数据长期不变,感觉它会出现异常,或者是设备异常,或者是自然状况是这样,我们就会提高警惕。

这个春节,蒋涛和两位同事在岛上度过,在他们看来,虽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但 自己的坚守 能够为 海洋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守护千家万户幸福安宁。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测员 蒋涛:这个站点说简单点,它比陆地站更具有数据代表性,有关键性作用,对国防、人民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更具有意义,坚守这个岗位是值得的。

(记者 袁康 张仕霖 单泽)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

下一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