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是否一定比老基金值得买?赎旧买新操作合算吗?

综合 来源:老陆有财说 搜狐号 2020-07-22 11:22:59

这两天,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公募基金份额数据,和6月新基金如火如荼的发售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基金整体份额在进一步缩水。

 

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份额较5月底减少逾1万亿份,从上图可以看出,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份额减少比较明显,特别是货币基金(宝宝们心里苦)。与此同时,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整体份额较5月底也有所减少。

嗯?一边是公募基金规模的不断缩水,一边是新基金热火朝天的发售,这是怎么了?

其实呢,权益基金发行火热、爆款频出,说明投资者借基入市意愿强烈,这与权益基金今年以来良好的收益表现有关。但从增量来讲,新发增量并不等于基金整体增量,也就是说,新基的爆款的资金有相当部分施来自于投资者赎旧买新、资金“调配”所导致的。

这个情况正常吗?老陆觉得,还是要看投资者赎回的具体对象。以上两个月来说,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债券型基金出现亏损,导致不少投资者赎回,转投权益类基金的怀抱,这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还有些操作就比较迷了,权益类基金同样也出现了赎旧买新的情况。在5月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当时5月份权益基金整体份额增长不及新基金发行量的一半。到了6月,趋势更加明显。根据Wind数据显示,6月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份额为152.56亿份,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份额为1517.79亿份,但是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却显示,6月股票型基金份额减少了795.87亿份,混合型基金份额只增加了547.83亿份。

所以,大家不要看报道里面都是“基金爆款”,“资金抢购”这些字眼,但实际上呢,还是投资者自己左手换右手,并不是新进场的资金。

打个比方说,我们看5月份的数据:

新发权益类基金份额是1388.79亿份

权益类基金份额增长为423.84亿份

也就是说,基民们总计赎回了将近965亿份的老基金,把钱买了新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赎旧买新这个做法值得推荐吗?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首先,对于基金销售方来说,是存在“鼓励”基民赎旧买新的动力的。比如说银行,银行渠道的代理销售基金业务收入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尾随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客户申购、赎回行为产生的费用),手续费收入与基金存量规模关系不大,因而银行渠道常建议投资者及时落袋为安,并采用饥饿营销方式,鼓励投资者认购新发行的基金。

另一方面,渠道也更愿意去推荐新基金,这个原因是因为渠道发售新发基金会有一些奖励倍数(基于认购费)。比如之前就有基金公司表示,如果渠道卖出100W的基金,按30倍系数算,再乘以万八的佣金费率,相当于渠道公司能赚2.4万,个人从中分20%,即100W销量客户经理能提4800元,而且这项激励只针对首发的公募基金。

所以,以上两点也可以比较好的解释每当有新基金面世时,我们能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这种渲染下,立场不坚定的基民们也就很容易把手上的老基金卖了,去买新基金。

但是,新基金是否一定比老基金值得买?

对于同种类型的基金来说,老陆觉赎旧买新并不一定合算。有平台数据显示,近15%的用户持基时间在3个月内,有近5成的用户持基时间集中在3个月至1年内,超3成用户持有1至3年内,持基3年以上的用户占比5%。其中,持有单只基金在3个月内的用户,盈利用户占比不到3成,而持有3年以上的投资者中,盈利占比接近5成。从基金投资的角度来看,时间愈久,盈利的可能性更高。

对于更多的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避免不必要的择时,坚持长期投资,才是正确的事情。

除了赎旧买新,更有甚者,拿出炒股的架势来炒基金,更是在近期引发了市场热议。这种频繁申购、赎回基金的波段操作,一方面成功的概率极低,更为严重的是大幅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基金是一种中长期理财的品种,应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此外,频繁申购、赎回所带来的手续费的成本也会消减长期投资的收益。

对于基金投资来说,老陆有三点建议:

01

组合投资,不主张大笔投入单一种类基金

每种资产都具备配置价值,只是赚钱的时机可能不同。金融市场变化万千,没有一类资产会永远表现最好。对应到基金上,可能这段时期权益基金涨得好、固收类基金表现不佳,或者相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基金投资过程中,应该注重均衡配置,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效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性,在不择时、长期持有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增加投资确定性。

02

定投是非常好的基金投资方式

最简单容易操作,长期坚持定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平摊投资成本,配合“止盈策略”还有机会收获不错收益。

03

耐心点,长期持有

基金一定是长期持有才能看到收益,投资者要避免“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赚了一块五”的局面。基金不是赚快钱的渠道,短期的波动不代表长期的趋势,建议耐心多持有会儿。

标签: 债券 基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播报